题
记
2025年7月8日,蔡碧波主任通过国医在线名医师带徒传承发展中心开展专题临床带教工作,镇沅县中医医院、景谷县中医医院、华坪县中医医院、景谷县人民医院4家医院10余名拟候选徒弟参加学习。现分享病案如下:
病案提供:镇沅县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廖丕华
一、病案分享
【病例】
胃痛(肝胃不和证)。
展开剩余82%【患者资料】
杨某某,男,36岁。
【主诉】
胃脘部胀闷疼痛1周。
【现病史】
患者诉1周前因情绪激动后感胃脘部胀闷疼痛,呈阵发性,疼痛时连及胁肋部,胀闷不适,进食后尤甚,郁闷,吞酸嘈杂,心烦易怒,病程中无恶心、呕吐、视物旋转、便血、黑便等症状。自行口服三九胃泰颗粒治疗(患者诉疼痛未减轻),现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我科就诊。
现症见:胃脘部胀闷疼痛,呈阵发性,疼痛时连及胁肋部,胀闷不适,进食后尤甚,郁闷,吞酸嘈杂,心烦易怒,干呕,伴咳嗽,咳痰,痰液粘稠易咯,舌苔薄黄,脉弦,精神可,纳眠差,二便调。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脑血管、肺、肾、内分泌系统等重要脏器疾病史;否认其他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其他外伤及手术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体格检查】
T:36.2℃ P:82次/分 R:20次/分 BP:107/75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位自动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对答切题,正常面容。其它(-)。
【辅助检查】
胃镜检查:胃炎(建议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查);
胸部CT:支气管炎。
【诊断】
中医诊断:胃痛,证型:肝胃不和证。
西医诊断:1.胃炎;2.失眠;3.支气管炎。
【中医辨证思路】
患者因“胃脘部胀闷疼痛1周”入院,当属于祖国医学“胃痛”范畴。患者情志不遂,饮食不调,肝失疏泻,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故出现胃脘部胀闷疼痛,呈阵发性,疼痛时连及胁肋部,胀闷不适,进食后尤甚,郁闷,吞酸嘈杂,心烦易怒,干呕,伴咳嗽,咳痰,痰液粘稠易咯,舌苔薄黄,脉弦,精神可,纳眠差,二便调,均为肝胃不和证之象,病位在胃脘部。
【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方选“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化裁”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化痰止咳。方药如下:
半夏10g;厚朴15g;茯苓20g;紫苏叶15g;黄连6g;吴茱萸3g;香附15g;柴胡15g;枳壳12g;党参20g;白芍30g;鸡内金20g;川芎15g;酸枣仁20g;神曲15g;款冬花15g;蜜紫菀15g;甘草10g。
每日一剂,冷水浸泡30分钟后煎沸20分钟,三煎共取汁约600ml,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温服。
方义分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茯苓健脾祛湿;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党参补气健脾,养血生津;黄连、吴茱萸止痛,降逆止呕;川芎活血行气,止痛;鸡内金、神曲健脾消食和胃;瓜蒌、蜜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甘草调和营卫,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化痰止咳”之功效。
【中医特色治疗】
1.电针:根据疼痛部位及循经配穴原则,配以阿是穴及相应经脉腧穴。予电针疏通经络,调和阴阳;针刺腧穴如下:足三里、中脘、梁门、期门、天枢、内关、太冲、申脉、照海、阿是穴。加用电针20分钟电疗,加强刺激。
2.予灸法(腹部)和胃止痛治疗;
3.予穴位贴敷治疗(天枢、中脘、神阙、关元)和胃疏肝,中药塌渍治疗。
【专家病案分析】
二、提问与解答
▶ 学员提问1:
请教老师该病辨证思路及治疗是否正确?
▶ 学员提问2:
针对该类疾病请教老师给予经验分享。
专家简介:蔡碧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科研、 教学工作29余年。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郑进教授学术继承人;云南省血液病医院工作室——国医大师张震学术继承人。昆明市中西医结合院士(王阶)工作站成员;全国名医熊辅信工作室成员。第五届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现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肛肠科医师分会常委、第七届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肛肠分会云南站副主任委员,办公室主任。
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各类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肛肠疾病、小儿疾病。
扫码问诊医生
发布于:北京市迎客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